景观设计
建设国家公园 促进人与自然天博和谐共生
天博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国家公园建设至今已走过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示范引领意义的标志性工程。在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中,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何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我国国家公园从无到有实现了突破性进展,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发生历史性变化、整体性重构。《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布局了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科学擘画了建设全世界最大国家公园体系的宏伟蓝图。
三江源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首批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之一。
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委书记陈刚说,青海是三江之源、“中华水塔”。习考察青海时指出,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要求在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上走在前头,为青海擘画了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宏伟蓝图。作为在国家公园建设上第一个“吃螃蟹”的省份,我们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不满足于当“合格生”,勇于争当“优等生”。青海作为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青藏高原上重要的物种基因库,是除了非洲大草原之外,能够看到动物大迁徙和完整食物链的“荒野之地”。为了让生活在这里的野生动物更加“舒服”,我们放弃了很多发展的机会和可能。在统筹推进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三个国家公园的建设中,我们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建设之路,生活在这里的牧民群众有了生态管护员这一新身份,从此端上生态碗、吃上生态饭,有的牧民群众还成了业余摄影家,作品甚至获得了国际野生动物摄影大奖,不仅让全世界看到了青海,更实现了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共赢。
全国人大代表蒋志刚说,青海推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绿水青山成色更足,“中华水塔”坚固丰沛,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美丽画卷,最让我们自豪的是,青海成为全国唯一河流国考断面优良水质比例100%的省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我们应聚焦创建美丽中国先行区,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强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全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为建设美丽中国献力。
全国政协委员朱春云认为,青藏高原作为“地球第三极”,独特的地理单元和气候,产生了青藏高原独特的生态文化。加强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深入研究自然因子的消长在环境演变中的影响,同样要研究地域文化和人类活动在生态演变中的重要作用。她建议,要加强青藏高原生态文化学研究,助力生态文明高地建设。通过建立青藏高原生态大数据平台,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等生态系统的协同性和整体性研究;通过联合攻关、揭榜挂帅、对口援助等机制撬动高层级的科研力量,加强青藏高原各生态系统本身的基础性研究和系统间的整体性研究;通过成立青藏高原生态文化研究院、设立重点科研攻关计划等构建青藏高原生态文化学科体系,进一步加强生态与文化,学术与政策的互动,推动协同创新。
全国政协委员高庆波说,青海正在加快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推进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国家公园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稳固。他认为,推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密不可分,随着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创建任务、高标准建设等工作的推进,制度标准持续优化完善,生物多样性实现更加系统的保护。对于以生态为重的青海,立足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坚持生态保护第一,高质高效推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在不断完善生物多样性原地保护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迁地保护体系,进而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索南丹增表示,玉树孕育着世界上最原始、最大面积的高寒生态系统,尤其是冰川雪山、高海拔湿地、高寒草原草甸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玉树也是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等具有全国乃至全球意义的保护价值。
他指出,由于玉树高寒缺氧,地广人稀,服务半径大,目前,生态环境监测科技支撑能力相对较弱,仅靠为数不多的生态管护员进行最原始、落后的人工监测,现代化科技监测和预警系统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在资金、技术、人才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大短板。“建立现代化的生态保护监测和预警系统,可以更好地满足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的新要求,可以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可以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数据和科技支撑,从而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对此,索南丹增建议,支持构建三江源地区现代化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平台,全面提升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监测数字化和现代化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政协副主席刘艳玲介绍,此前,海南省组成代表团参加《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 (中国昆明)和第二阶段(加拿大蒙特利尔)会议,充分展示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经验和成果。海南还依托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等平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黑脸琵鹭、勺嘴鹬等濒危鸟类同步调查,坡鹿、海南长臂猿等濒危物种保护工作,IUCN亚太区鲎观测网络计划等自然资源监测工作稳步推进,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影响力和对外合作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
在本次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达扎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支持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的建议天博。达扎认为,若尔盖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地,被誉为“中国西部高原之肾”“固体高原水库”“黄河蓄水池”。2022年4月,国家公园管理局同意川甘两省联合创建若尔盖国家公园。在四川省委天博、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阿坝州始终将创建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压茬推进,高效率完成16项创建任务。2023年3月,川甘两省联合向国家林草局提交了创建成效评估请示,得到国家林草局初审反馈意见;9月,两省按照要求报送了复审材料,并申请国家林草局组织专家现场评估。
为切实建好若尔盖国家公园,持续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屏障,达扎建议国家尽早组织专家团队,对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区开展成效评估,对公园的创建和设立给予支持。同时,达扎建议国家林草局在管理机构设置、生态保护修复、产业转型升级、智慧若尔盖建设等方面加强指导和支持天博,“要支持现代草原畜牧业、特色林草产业、生态文化旅游业等发展,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2021年,中国正式设立的三江源等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已成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亮丽名片。2022年9月,国务院批复《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遴选出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在国家公园建设中,如何提升社会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是不少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认为,相关部门应进一步重视当地社区的权益,努力提升社区居民参与国家公园建设的积极性。他说,社区是存在于国家公园内部及其周边具有一定居住历史,具有共同价值体系、文化特征和共同利益的群体。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长期依赖于当地自然资源,形成了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尊重自然的生态文化。但当前普遍存在着相关法规中未明确社区在国家公园建设和管理中的定位和作用、社区居民生计发展和惠益分享的渠道非常有限、未能充分发挥社区主观能动性参与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等诸多问题。
闵庆文建议,相关部门应充分重视社区协同管理,通过立法落实社区在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尊重传统、赋权社区,逐步走向多方共建、共治共享;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通过多方参与提供多元激励机制帮助社区实践保护兼容性生计,推动社区居民就业增收。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产流地,更是祁连山北麓各族群众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母亲山’。生活在祁连山下,关注生态、保护生态,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副校长贺颖春说。
入口社区,是从国家公园角度对位于国家公园入口附近乡镇、社区的总称,是长期在此生活的居民组成的社会群体聚居区域。“国家公园入口社区是解决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根本矛盾的实践地,也是将绿水青山生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经济价值的主阵地。从现阶段建设情况来看,还存在着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和地方政府协调配合机制不健全、入口社区建设缺乏整体性规划引领、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产业结构单一、支持入口社区发展政策不完善等问题。”贺颖春认为。
贺颖春建议,加大项目资金和政策倾斜力度,扶持祁连山国家公园候选区张掖段入口社区示范区建设,特别是生态教育、生物科技、生命康养“三生”活力产业,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渠道,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国家和甘肃省加大科研开发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依托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和张掖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打造祁连山国家公园候选区科普教育和研学交流平台,强化与全国各类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研讨探索国家公园内生态价值是什么、在哪里、如何转化。出台相关政策,统筹入口社区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和国家公园管理机构之间的职责和利益关系,建立起各方共抓保护、共享利益天博、共担风险的协同合作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武夷山市正山小种红茶专业合作社发起人江元勋注意到,在国家公园建设中,社区协调发展存在的困难和有待强化的相关工作值得探讨。一是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依然存在。在国家公园社区发展中,历史延续的依赖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的传统生产发展方式难以在短时间内转变。二是社区群众获得感有待增强。虽然各个国家公园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制定了生态补偿机制,但现有生态补偿标准与村民期望还存在差距,国家公园社区群众的幸福感、自豪感、优越感还有待增强。三是社区风貌有待进一步提升。虽然结合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各个国家公园社区基础设施得到了有力提升,但还不同程度存在村庄建设空间布局不科学、风貌不统一、形式多样、没有特色等问题,与优美的生态环境形成一定反差。
江元勋建议:一是发展园区特色生态产品产业,强化产业引导转型。在国家层面研究出台国家公园产业引导机制,引导国家公园社区改造第一产业、限制第二产业、着重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社区发展转型,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落地。比如,在武夷山国家公园,立足于园区内茶产业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工艺精湛的现实,探索将武夷山国家公园建成“生态好、产业新、百姓富”的具有示范效应的国家公园,推动生态保护天博、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二是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在国家层面研究出台国家公园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以资金补偿为主,技术、实物、就业等补偿手段为辅的可持续、创新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现生态补偿规范化、制度化,逐步加大生态补偿力度,提高社区居民归属感、获得感、自豪感,促进社区居民从“要我保护”转向“我要保护”。
全国人大代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副县长吕妍参与拍摄的保亭旅游推介短视频上了热搜。悠扬歌声里,绿水青山扑面而来,优良的生态环境令网友们如见“世外桃源”。保亭位于海南岛中南部,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84.89%,每立方厘米空气负氧离子在8000个以上,被誉为“天然氧吧”。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是海南的‘国之大者’,而保亭县域有227.75平方公里划属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地位特殊、责任重大。”吕妍介绍,近年来,保亭坚持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有力推动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各类自然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在此基础上,该县积极推动山地户外运动、气候康养产业、生态旅游产业和林下特色经济发展,让百姓从生态文明建设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红利。
五指山市也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63%的土地面积划属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在海南各市县中占比最高。全国人大代表、五指山市水满乡党委书记林豪说,过去五年,五指山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6.44%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作为海南中部生态保育区核心组成部分,五指山近年来重点发展茶叶、烟叶、野菜叶等“三片叶”产业以及“十二个林”的林下经济、雨林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协同的绿色发展之路,“雨林”品牌越叫越响亮。
谈起家乡,林豪的语气里是掩不住的自豪:“在水满乡,你可以品尝大叶茶、五脚猪等特产,可以漫步热带雨林栈道,尽享‘森’呼吸,感受每立方厘米最高近2万个负氧离子的清新空气。我们的‘宝藏’水满乡,欢迎大家来打卡!”
国家公园建设,保护的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最珍贵的家底,也给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了深刻变革。从众多代表委员的关注和建议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国家公园,贡献的是万物和谐共生的东方智慧,体现的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大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