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
“一轴、两廊、三区”小清河生态廊道建设规划公布!天博
天博体育官网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小清河生态廊道建设规划的通知》(鲁政办字〔2024〕66号 ),规划建设从水脉、绿脉、路脉、文脉四方面入手,遵循“以河为轴、以绿为底、以路为媒、以文为魂、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结合小清河区域位置、社会状况、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要素天博,发挥“多点辐射、节点带动”作用,逐步形成
《小清河生态廊道建设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努力建设美丽山东,统筹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聚力实施“水网+”行动,推动形成“三网四带”总体格局,加快推进小清河生态廊道建设,依据《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山东省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规划(2023-2030年)》《山东省扩大内需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制定本规划。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保护、加快绿色发展的战略要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兼顾,坚持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部门协同、统筹推进,以实施“水网+”行动、构筑现代水网“三网四带”总体格局为主线,以保护修复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提升防洪排涝能力、挖掘文化旅游潜力、增强航运用水保障能力为重点,为沿河群众百姓创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美环境,促进和带动沿河经济发展,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一)规划建设目标。修复沿河绿带,连接整合破碎生境,建设营造天蓝地绿水清土净的宜居生态,形成全线连续贯通的“绿色飘带”;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明显改善规划区生态环境指标;逐步提升河道防洪除涝能力和航运用水保障能力;实施生态主题景观带建设、培育精品文旅名镇、打造重要辐射带动节点、开发特色主题旅游路线,充分发挥小清河防洪、除涝、生态、灌溉、供水、航运、文旅等综合效益。力争在2028年年底前全面建设完成后,小清河将成为集生态屏障、文化弘扬、休闲观光、生态农业于一体的复合型生态廊道,成为和谐安澜、水清水美、畅通便捷、赏心悦目、画意乡愁的幸福生态绿脉。
(二)规划建设范围天博。以小清河干流河道管理范围为核心区天博,以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的8条主要支流河道、流域内5市相关区域为联通联动区,干支流河道管理线以外坚持“宜宽则宽”原则,适度向外辐射。其中,核心区沿小清河干流在河道两侧管理范围线内开展路网、绿色河岸等贯通工程,在河道两侧保护范围以内适宜区域进行农田林网、退化林修复规划建设;联通联动区围绕8条一级支流管理和保护范围、流域内5市相关区域的重要生态节点进行完善和提升,确保干流与主要支流、重要节点间生态廊道的互联互通。
(三)规划建设总体布局。以小清河干流和分洪道水系为轴线,以节制闸、重要支流入口、蓄滞洪区、入海口为节点,适度辐射周边重要生态资源。科学优化岸线利用,形成由水体空间、滩地空间、堤防空间、防护林缓冲带空间组成的连续蓝绿生态空间体系,构建集水系湿地、岸绿水净、休闲游憩、水陆交通、景观绿化、文化传承等多要素、多功能于一体的小清河生态廊道。
从水脉、绿脉、路脉、文脉四方面入手,遵循“以河为轴、以绿为底、以路为媒、以文为魂、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结合小清河区域位置、社会状况、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要素,发挥“多点辐射、节点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一轴、两廊、三区、四带、五湖、六园、七节点”的总体布局。
四带指在小清河沿线城区或城镇段设置的四个生态主题景观带,包括:济南市-清河泉水文化生态主题景观带,魏桥镇-清河现代工业生态主题景观带,博兴县-清河齐文化生态主题景观带,羊口镇-清河盐文化生态主题景观带。
六园指源头游赏公园、济南航运历史公园、邹平织艺郊野公园、博兴草柳编特色园、高青商周遗址园、小清河入海口湿地公园。
七节点指打造睦里闸、华山湖、白云湖、金家堰闸、马踏湖、广饶县段、羊口镇文旅辐射带动节点。
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滨州市古城水库和郭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淄博市胜利河入清闸除险加固工程。(省水利厅牵头,有关市县政府负责实施)实施小清河堤顶防汛道路港区段疏通工程。(省水利厅、省交通运输厅按职责分工负责,有关市县政府负责实施)实施马四干排涝提升工程、杏花河故道入干闸新建工程。(省水利厅组织实施)实施小清河金桥闸以下重点河段护岸工程。(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共同组织实施)
优化完善水网体系建设。依托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逐步提升水利服务保障能力,加快构建“旱能灌能蓄、涝能排能控、水能引能输”的小清河水网体系。推进邹平、高青、桓台、博兴、广饶小清河沿岸提水泵站高效节水灌区建设;实施南水北调输水渠道(小清河子槽段)衬砌工程。扩挖蓄滞洪区,提升纳洪能力,为生态、灌溉、通航等提供水量保障。(省水利厅牵头,有关市县政府负责实施)
实施管理道路通行能力提升工程。对小清河右岸堤顶道路按照每500米一处标准建设错车平台,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对堤顶路段堵点和卡点进行疏通。(省水利厅牵头,有关市县政府负责实施)
适时实施流域信息化网络体系建设。力争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二期工程,以建立完善监测手段为基础,重点融合数字孪生流域、卫星遥感影像、专题图层,扩展灌溉、航运、水质、岸线利用管控等智能模型,构建面向生态、航运、农田灌溉、河湖长制管理的知识库,实现生态监测、数字河湖、河流综合管理等智能应用,建立防洪、通航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平台,建设“天空地”一体化感知体系。(省水利厅、省交通运输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实施)
实施流域水污染防治。在滩地农田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合理控制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加大沿河湖堤岸周边、支流沟渠等堆存畜禽粪污治理力度,推广资源化循环利用模式,严防养殖污染入河。从源头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减少农业对水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小清河生态系统稳步提升。建立健全水体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监测水体质量变化和污染情况。在水质状况较差的支流适当区域因地制宜建设河口湿地及滨水缓冲带,提升水体自净能力,净化支流入干水体水质。维护水域生态环境,小清河入海断面全面消劣,总氮浓度得到有效控制。到2025年,基本消除已排查出的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按职责分工负责,有关市县政府负责实施)
强化沿岸城市建成区污水集中处理。到2025年,城市和县城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全部清零,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清零,城市建成区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0%以上,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有关市县政府负责实施)
突出抓好航运污染防治。做好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常态化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港口企业防污染管理制度,建立完善港口船舶污染防治设施规范运营、船舶污染物和污染危害性货物接收转运处置长效机制,内河船舶安装污染物智能在线监控设备并保持设备正常使用,严格船舶污染物、污染危害性货物全过程管理。(省交通运输厅、山东海事局牵头,有关市县政府负责实施)
积极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因地制宜,科学施策,梯次推进小清河沿河5市主要区段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加快实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丽景象。(省生态环境厅牵头,有关市县政府负责实施)
结合《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优化提升小清河沿线交通路网,辐射“五湖”“六园”、精品文旅名镇、乡村旅游重点村、产业园区、文旅线路的小清河生态廊道路网体系,推进小清河沿线路网标准化建设和改造。
适度改善和丰富沿河徒步、骑旅、自驾、文化游船等出行方式,逐步形成水陆联运、快慢结合、无缝衔接的沿河便民交通网络。以小清河干流生态廊道积极串联省会经济圈有关城市,全面发挥小清河航道通江达海的功能,逐步打造鲁中生态经济走廊,为带动鲁中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按职责分工负责,有关市县政府负责实施)
实施生态主题景观带建设。依据《山东省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规划(2023-2030年)》,在源头段协同打造黄河—小清河—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山泉河湖城”精品旅游带;在济青公路桥至水牛韩闸河段,建设自然郊野区,形成“自然之水”景色;在水牛韩闸至王道闸河段,建设休闲旅游区,形成“活力之水”景色;在王道闸至入海口河段,建设生态湿地区,形成“生态之水”景色,初步实现小清河“四季有绿色、处处有风景”的绿色长廊。(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有关市县政府负责实施)
打造节约型绿化自然景观带和生态屏障。按照分段天博、分区和不同种类、不同季节、不同花期等要求,具体规划相应绿化方案,以低维护的节约型绿化为主,科学营造不同特色的环境空间,在有限的廊道空间内推进河滩生态涵养带、河堤生态景观带、堤外生态防护带一体保护,填补绿化空白,提高绿化质量,打造临河防浪林无断带、堤顶行道林连续无缺、淤背区适生林整体覆盖、护堤林齐全完整、护坡草皮美观平整的近岸生态安全屏障,致力形成可护堤防安全、可供观赏游憩、可用科普宣传的自然景观带。(省水利厅、省自然资源厅按职责分工负责,有关市县政府负责实施)
实施小清河生态绿化连通工程。沿北堤道路重点营造行道树,间隔种植适宜灌木;沿中堤、南堤道路结合工程情况,采用“乔灌结合”等方式,进行绿化提升。行政区域边界连接段要做好沟通衔接,沿“三堤三路”连接形成3条连续无缺、整体覆盖的生态绿带。根据不同河段的特点实施生态绿化重点段提升工程。实施济南段生态绿化重点段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济南市五柳岛段、洪园闸至柴庄闸段整体生态环境和形象;实施淄博段、滨州博兴段、东营广饶段生态绿化重点段提升工程,形成“两河三堤”的生态建设效果;实施潍坊入海口段生态绿化重点段提升工程,进一步优化入海口段生态景观。(省水利厅、省自然资源厅按职责分工负责,有关市县政府负责实施)
突出重要节点的生态治理。实施干流柴庄闸、水牛韩闸、金家堰闸、金桥闸、王道闸等5座节制闸段生态河道治理工程。规划建设小清河水文化馆1处。(省水利厅负责实施)
建设文化生态主题景观带4处。分别在济南建设清河泉水文化生态主题景观带,以泉水文化为纽带,打造“清河泉韵”景观;在邹平市魏桥镇建设清河现代工业生态主题景观带,以工业文化为纽带,打造“工业文化”景观;在博兴县建设清河齐文化生态主题景观带,以齐文化为纽带,打造“清河齐脉仁孝博兴文化”景观;在潍坊市羊口镇和双王城生态经济发展中心,建设清河盐文化生态主题景观带,围绕“百年商埠、渔盐水镇”定位,以盐文化为纽带,打造“清河盐道”景观。(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有关市县政府负责实施)
打造生态主题景观公园6座。分别是体现小清河源头生态地标,集生态保护、旅游休闲功能于一体的源头游赏公园;以小清河水文化馆为主体,全面展现小清河时代要素的济南航运历史公园;以纺织文化、纺织记忆为主题的邹平织艺郊野公园;突出色彩斑斓草柳编魅力,展现手工技艺、工艺、文化的博兴草柳编特色园;寻觅祖先遗迹、追溯文化脉络、展现文明传承的高青商周遗址园;体现湿地特色、展示湿地自然生态之美的小清河入海口湿地公园。(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有关市县政府负责实施)
打造精品文旅名镇、乡村旅游重点村。积极推进沿线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培育建设湿地生态、泺水文化、漕运文化、盐业文化、齐文化、民俗文化等精品文旅名镇不少于4个,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不少于10个,实施景观节点不少于20个,协同推进乡村振兴的融合格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有关市县政府负责实施)
打造村镇民俗文化旅游线路。挖掘整理小清河沿线商周文化、盐运文化和历史沿革历程,以“历史清河”的厚重文化内涵,增强沿河群众百姓的文化自豪感。深度开发沿线村镇民俗文化、沿线周边文旅资源,发挥特有资源优势,开发一批特色主题旅游线路。(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有关市县政府负责实施)
美化、亮化部分主要控制性工程。对适宜河道、航道主要控制性工程适当装饰、修葺及景观亮化,方便群众沿河出行和休闲,实现“区域标志”工程的指引效应,加深沿河群众“记得住桥、看得见舟、望得见水”的乡愁情怀。(省水利厅、省交通运输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实施)
突出节点辐射带动,打造生态文旅新地标。发挥重要节点带动作用,以睦里闸为节点天博,突出展现长江水、黄河水、玉符河水共同汇入而形成的小清河源头特有的水文景观。以华山湖为节点,打造济南“第四大名胜”,持续举办好黄河大集及“春游大集”“荷花大集”“秋收大集”“年货大集”四季篇章,使之成为“齐鲁会客厅”、小清河文化大舞台。以白云湖为节点,以荷花宴、白云湖甲鱼等湖区风味餐饮为招牌,依托良好生态环境,不断发展壮大白莲藕、大白鹅、金蝉、蒲苇编织等特色名片。以金家堰闸为节点,充分发掘其作为鲁中排水咽喉,既是流域防洪调度控制枢纽,又是交通航运调度控制枢纽,既是分洪道起点,又是南水北调借用子槽起点的特殊性,彰显点位特质,结合周边高青陈庄西周遗址,打造“串联古今”,人文与科普研学融合的“打卡地”。以马踏湖为节点,塑造“北方江南、湖光水乡”特有风光,做大做强马踏湖鸭、金丝鸭蛋等湖区风味饮食和苇编等传统手工艺名品,增强荷花灯会、五贤祠庙会等民俗活动的影响力,传承和保护水上婚俗、湖上捕鱼牧鸭等湖区特有民俗文化。以广饶县小清河段为节点,围绕“兵家圣地、书香广饶”定位,依托孙子文化园、刘集宣言纪念馆、柏寝台等旅游资源,带动民宿、餐饮等庭院经济。以羊口镇为节点,围绕“百年商埠、渔盐水镇”定位,依托作为海运、河运、公路、铁路四联网的交通枢纽,高标准实施好“清河古埠”全业态综合型文旅项目,整合开发好巨淀湖景区、林海博览园、盐文化博物馆、八支队红色旅游等生态文旅资源,打造现代与传统相映衬、文化与生态相融合的小清河生态文旅新地标。(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有关市县政府负责实施)
按照突出实施重点、把握梯次推进、统筹规划、先急后缓的总体要求,将小清河生态廊道建设规划期分为前期工作和项目实施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工作阶段(2024年6月底前)。编制印发《小清河生态廊道建设规划》,推进前期工作。
第二阶段:项目实施阶段(2024年6月-2028年年底前)。实施阶段分为一期和二期。一期建设任务包括干流柴庄闸等5座节制闸段生态河道治理工程,济南、淄博、滨州、东营、潍坊等5个生态绿化重点段打造(包括济南市、博兴县2个城区段生态绿化标准提升)和其他河段生态绿化连通工程(在河道北堤营造堤岸行道林,在南堤和中堤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采用“乔灌结合”等方式,形成连续贯通生态绿化体系),杏花河故道入干闸新建工程,马四干排涝提升工程,滨州市古城水库和郭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淄博市胜利河入清闸除险加固工程,小清河金桥闸以下重点河段护岸工程,2025年年底前完成。二期完成剩余建设任务,力争2028年年底前完成。
(一)强化责任落实。在省小清河流域工作协调专项机制领导下,各级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扎实推动规划项目实施。省发展改革委负责省级项目的审批立项和指导市县相关项目的审批立项;省财政厅负责落实省级建设资金;省自然资源厅负责指导土地手续办理,按照有关规定因地制宜组织开展造林绿化;省水利厅负责实施干流柴庄闸等5座节制闸段生态河道治理工程、马四干排涝提升工程、杏花河故道入干闸新建工程、小清河水文化馆建设;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共同组织实施小清河金桥闸以下重点河段护岸工程;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海事局分别根据任务分工抓好落实;沿河5市政府按照统筹规划、属地管理原则,为除省级实施项目外其他一期、二期项目的实施主体,负责项目实施。
(二)强化要素保障。聚焦资金等核心要素,全力保障核心内容。一期实施阶段中,干流柴庄闸等5座节制闸段生态河道治理工程、马四干排涝提升工程、杏花河故道入干闸新建工程、小清河金桥闸以下重点河段护岸工程投资,根据事前绩效评价结果确定投资规模及支出责任。其中,小清河金桥闸以下重点河段护岸工程投资由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按各自职责分工负责筹集。一期其他项目由相关市县负责资金筹集和具体实施。二期实施阶段中,根据建设内容事权,确定各级支出责任。各市县合理调配用地空间,加快用地审批,对集中连片开展生态修复达到一定规模和预期目标的生态保护修复主体,允许依法依规取得一定份额的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从事旅游、康养、体育、设施农业等产业开发。列入二期的项目,实施条件成熟时可提前实施。
(三)强化融资模式创新。积极做好政府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带动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小清河生态廊道建设。探索EOD开发模式(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F+EPC(融资+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模式)组织实施模式等多元化投融资方式,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较弱的建设项目与后期关联产业收益有效融合,实现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
(四)强化机制引领。探索建立小清河生态廊道保护负面清单,根据生态功能区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明确不同区域限定禁止事项。健全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引导和持续保持小清河水质持续向好态势。探索健全小清河生态廊道多元化的长效管护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小清河生态廊道全生命周期可持续发展,不断巩固提升建设成果。
(五)强化宣传引导。加大社会公众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引导社会大众营造建设、保护、提升小清河生态廊道的浓厚氛围,增强社会公众的责任意识。
(六)强化长效运营。按照水利工程、生态保护、路网维护、文旅资源开发保护等职责分工,抓好基础设施良性运营。丰富智慧化管理手段,逐步推进“天空地”一体化感知、业务应用拓展、全方位数字孪生等建设,优化整合水利、生态、国土、林业等信息资源,形成长效运营管理的智慧化网络体系,确保小清河生态廊道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长效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