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
天博景观艺术装置成为新打卡圣地
天博景观装置艺术是自1910年马赛尔·杜尚(Marcel Duchamp)的现成品艺术以来不断演进、几乎可称主流性的当代艺术样式之一。所谓景观装置艺术是指在景观环境设计中具有独特作用的艺术装置,它是景观设计中体现某一特定主题的要素天博,是装置艺术与景观作品的融合,是诠释景观环境的一个重要元素,它是景观设计与人们思想交流的一个载体,提升整个景观环境的品质。
现代景观中的装置艺术或景观设施是景观环境中十分重要的“道具”,参与城市景观构成,使之成为室外空间环境中具有公共性和交流性的产物。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在一些比较重视景观环境的地区,艺术装置与实用装置通常是与景观相结合的,它们是景观规划中的一部分,定义了室外空间环境的功能特征,确定了室外空间的秩序,丰富了城市景观环境的内涵。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装置艺术既是一种硬质的设施景观也是一种软质的文化景观。尽管室外空间形式的组合和创造是城市景观景观设计中的首要因素,但装置艺术的体量、形式、轮廓和材料的色彩、质感以及内涵等直接反映景观的形象天博。
近年来,景观装置艺术不仅在各类双年展及艺术展览上被大量应用,在各类景区、城市公共环境中成为了吸睛的标识物被竞相打卡拍照,颠覆了传统景观小品的模式,也颠覆了传统景观雕塑在城市中的地位作用。
传统景区也好、设计展也好、示范区也好,精神堡垒的设计都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精神堡垒已从单一的案名墙、标识柱转变为公众参与度更高的景观艺术装置设计,用来强化入口的仪式感、空间的文化属性以及访客的参与度,景观艺术装置往往不失传统精神堡垒的吸睛要素还带来了极佳的传播效应,丰富了空间的艺术层次成为人们趋之若鹜的打卡圣地。
武汉东湖杉美术馆的入口案名毫不显眼,却设计了一条巨型蛇形装置蜿蜒盘旋在整个美术馆的室内外空间。整个展厅不足千平,却因为装置大蛇活了起来,游客驻留时间显著增长,且吸引了大量青年来此处打卡。美术馆的艺术调性也得以立住。
科创园区也在用更加创意前卫的手法点亮公共空间。由匠工营国团队打造的紫东国际创意园西区主入口景观艺术装置,就在原本空旷的水池中央加入了一个象征创意活力无限的“莫比乌斯环”,取代了传统入口标识柱的设置,用装置串联起水上空间,完成了空间的精神内核也增加了访客徒步感知的参与度。
2023年旅游业的火爆成为了全民话题,创意文旅场景的频频出圈也一次次刷屏社交网络。西安大唐不夜城的“盛唐密盒”、成都都江堰的“巨型熊猫”、阿那亚出圈的那场“芭比粉大秀”……无不在刺激人们的感官,一次又一次刷新人们对文旅场景的认知和体验。
景观艺术装置从点亮公共艺术空间的宿命进阶为撬动文旅消费场景的新兴打卡点。位于景区内的景观艺术装置更多的融入了人物互动、声光电数控以及更加夸张的尺度或者造型,成为公共场景内的核心吸引物,传播着策划者之初就预判的话题效应。
建湖淮剧小镇的喜鹊湾舞台就是一个巨大的树形鸟巢装置,白天是游客喜爱的拍照打卡点,晚上则是景区演出最重要的舞台演绎载体,机械装置与艺术投影的不断变化撑起了整个夜场的文化演绎效果,可以说景观艺术装置的投入设计是该片区的重点之一。
如同戏剧作品能在感官上吸引观众,同样景观艺术装置的进步就是能与观众形成情感共鸣,让观众真正沉浸其中天博。否则,代表艺术的雕塑作品依然是公共环境的主流。观赏者能够主动参与其中,这种参与和融合的过程不仅丰富的表达了景观设计的意义而且也符合现代景观设计发展的趋势,是人们良好互动和信息传达的平台与方式。
当人在装置设计作品中呈现时也是作品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了人的参与,景观艺术装置才算完整。所以,装置艺术的创作者们致力于考虑更广泛的感官体验以及更加绚丽的视觉表达,把时间与空间作为其唯一的量纲常数,剩下的只有无限的创意和实施。
云图Cloud Display是一个由1600个超声波喷雾器组成的垂直喷泉,由机器学习语音识别系统控制。当参与者对着对讲机说话时,这个装置就会用一缕缕纯水蒸汽写下任何单词或句子。文字慢慢地出现和消失,形成了一种唤起和暂时的语言展示。
当没有人参与的时候,作品会不时地变成水蒸气的瀑布。该作品在2019年曼彻斯特国际艺术节的“大气记忆”展览演出中首次亮相,是2016年“呼唤水”开始的一系列水书写装置的一部分。项目可以在大多数语言中工作,并识别不同的口音。
除了运用大量科技手段的景观艺术装置,纯手工的景观艺术装置同样可以产生拉近人与自然,人与空间对话的效果。装置设计只要不脱离场地环境、人文环境,设计师的思想观念情感和环境相结合,创新和再创造就能使人们在现代与历史完美交融的文化环境中,共同体验形态空间之美。中国美术学院的装置“红日“就是这样诞生的。
红日在视觉上将人们与太阳的距离拉近,它可以出现在任何地方,任何地点,游走于这片大地之上,到达任何一个想要到达的地方,即使在没有阳光的日子里,也同样可以给人们的世界中带来温暖。红日也象征着不断的日出,而日出之美便在于它脱胎于最深的黑暗。所以我把日出与日落编织在丛林中,送给每一个人。
在景观环境中,雕塑固然有它自身的价值,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雕塑在景观中所起的审美作用、教育作用、构成空间作用等等是不容忽视的。而装置艺术——一门新兴的、开放的艺术形式,在景观环境的应用中,不仅继承了景观雕塑的种种优点,同时展现出自身独特的魅力,这种魅力正是景观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介于景观装置艺术自身的特点,它的发展前景将呈现以下特点:
1.装置艺术通过表达特定主题以及采用特殊形式引起人们的共鸣,从而形成与人们的无形的交流。它的可变性,包括机械的可操作性,以及利用场地其他元素共同构建的长期或短期的变化景观,创造了包容的环境,促使人们越来越多的由被动的观赏转为主动的参与,除了思维还有肢体。
2.装置艺术作为一门开放的艺术形式,创作手段多元化,景观装置艺术的可选用的材料内容越来越丰富,对现成品的利用,重新加工、重组、拆解是装置艺术的一个突出特点。在景观设计日趋注重生态环保,以及对原有资源再利用的趋势下,景观装置艺术无疑成为景观设计体现自然生态的最有力手段。
3.装置艺术的表现方式绝非物质化,它具有开放的创作手段,当这些先进的技术手段以装置艺术为载体出现在景观设计中时,无疑为场地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在信息化、科技化的时代,传统的雕塑与景观小品已不再适应现代人不断变化的审美需求了。高科技的应用会在其发展中得到体现。
4.建筑可以作为装置艺术的表现手段成为场地中的主要角色,是雕塑在室外的景观设计中无法达到的。艺术、建筑、景观设计等各学科间的交叉重叠越来越多。作为建筑的表达方式,也是景观装置艺术的发展特色。
装置艺术在景观设计中发挥了丰富多彩的作用。景观环境中的装置艺术则是与景观相结合的十分重要的“形象道具”。可以说装置艺术从诞生时起天博,就带着环境空间的胎记,在和人居生活的不断相融中天博,逐步确立其在设计师心目中的位置而被更多的应用于景观设计中。
当然,景观装置艺术只是景观设计的一部分,而景观设计又是组成城市文化的重要一页,无论是从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角度还是现代景观艺术设计的整体性与复杂性自身,都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景观艺术设计的咨询机制,统一协调城镇环境的设计与管理。从而使得不同地区性质的城市郊野,形成各自独特的环境景观,逐步让好的环境装置艺术成为城区形象或局部环境形象的标志,从而达到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美化人们生活的目的。让我们共同加强对景观装置艺术的研究和设计,为设计文化、城市文化构筑新篇章——用生命赞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