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
风景园林考研:中国古典园林史重点笔记天博
天博园林概念: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
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殖,从而构成一个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
造园的四项主要工作(或四个主要手段):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相对应园林的四要素:山、水、植被、建筑。(P4) 据此可将园林分为两种基本形式: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
《古兰经》天园中的四条河:水河、乳河、酒河、蜜河。形成了园林的基本形式。(P4)
F.L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其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面积348ha.E.霍华德的《明日之田园城市》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P6)
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山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致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在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生态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所——社会效益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人工山水园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个类型。(P7)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也称为“城市山林”宋后作为城市私家园林的代称。(P238)
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规模较小的利川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规模人的则把完整的大自然山水植被环境范围起来作为建园的基址,然后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P8)
兴造天然山水园的关键在于选择基址,《园冶》论造园相地,以“山林地”为第一。
皇家园林按其不同的使用情况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魏晋南北朝开始)
大内御苑建置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着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建置在部城近郊、远郊的风景幽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前者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后者则作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
私家园林:宅园、游憩园、别墅园:建在郊外山林风景地带的私家园林,供园主人避暑,休养或短期居住之用。
寺观园林:即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有意识的对山水植物这些构景要素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出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突出表现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和植物配置方面。筑山即堆筑假山,包括土山,土石山,石山,许多优秀叠山作品高不过8-9 米,却都能以小尺度创造峰峦悬崖峭壁等形象的写照,园林假山都是真山抽象化,典型化的缩移摹写,能在很小地段上表现咫尺山林。园林之所以能体现出高于自然的特点,主要是得之于叠石艺术创作。2.水体。人工理水务必做到“虽有人做,宛自天开”。在有限的空间内尽量模仿天然水景全貌3.植物配置。以树木为主调,往往以三株五株虬枝古干而予人蓊郁之感,运用少量树木的艺术概括而表现天然植被的气象万千。
建筑力求山水花木三造园要素有机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中,突出彼此协调,互相补充的积极一面,甚至把后者转化为前者。1.木框架结构的个体建筑,内墙外墙可有可无,空间可虚可实,可隔可透,建筑群体自由随宜,因山就水,高低错落,强化了建筑与自然的嵌合。2.为使建筑更好的协调融糅于自然环境中,特别重视细节处理。例如临水之舫.陆地上的船亭.水廊。游廊.爬山廊.漏窗.小空间处理等。
诗情,不仅在于把前人诗中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形象浮现出来,或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直接点题,还在于借助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法如对比等。中国园林是把作为大自然的概括和升华的山水画又复现到生活中。在人工山水园中,从假山尤其是山石的堆叠章法和构图经营,植物配置,建筑外观中都体现得十分明显
表达方式丰富多样,大体三种情况1.借助人工叠山理水把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于咫尺间2.先设定一主题,后借助山水花木建筑所构成的物境将其表现出来3.并非预先设定,而是园林建成之后再据现在的意境特征作出文字点题即匾额等
园林内使用天然石块堆筑为石山的这种特殊技艺叫做“叠山”江南地区称之为“掇山”。(P13)
选择整块的天然石材陈设在室外作为观赏对象的,这种做法叫做“置石”(又称峰石)。(P13)
计成在《园冶》中提到:人工理水务必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P14)
文震亨在《长物治》中提到“一勺则江湖万里”意为在有限的空间内尽量写仿天然水景的全貌。
二者同为风景式园林,都以人自然作为创作的本源。但前者是理性的、客观的写实,侧重于 再现人自然风景的具体实感,审美感情则蕴含于被再现的物象的总体之中;后者为感性的、 主观的写意,侧重于表现主体对物象的审美感受和因之而引起的审美感情。英国园林之创作, 原原本本地把人白然的构景要素经过艺术地组合、相应于拥护地的人小而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中国园林的创作则是通过对大自然及其构景要素的典型化、抽象化而传达给人们以自然生态
建筑不论多寡,也不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
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
斥的消极的一面,甚至能够把后者转化为前者,从而在园林总体上使得建筑美与自然美融糅
2、预先设定一个意境的主题,然后籍助于山、水、花木、建筑所构配成的物境把这个主题表述出来,从而传达给观赏者以意境的信息:
3、意境并非预先设定,而是在园林建成之后再根据现成物境的特征做出文字的“点题”一
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建筑物是“台”。(P24)
囿: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始于殷末周初,是王室专门集中桊养禽兽的场所,与
帝王狩猎活动有直接的关系,也可以说,囿起源于狩猎,也初具游观功能,相当于一座多功
能的大型天然动物园,已具备园林的雏形性质了。《诗经》中“囿,所以域养禽兽也”。(P26)
台: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囿里面的主要建筑物,台是山的象征。《吕氏春秋》中“积
囿和台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两个源头,前者关涉栽培、桊养,后者关涉通神、望天。(P28)
文献记载最早的两处“贵族园林”:殷纣王“沙丘苑台”;周文王“灵囿,灵台,灵沼”。
1、“天人合一”的思想,由宋儒提出,明代造园家计成提出的“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的论点,就是天人谐和思想的承传和发展。
2、君子比德思想,源于先秦儒家,如孔子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始皇“大咸阳计划”内容:1 信阳宫与渭北的咸阳宫构成南北呼应的格局。2 按天上的星
座的布列来安排地上皇家宫苑布局“天人合一”的体现3 以咸阳宫为中心,具有南北中轴线的大宫苑集群。
2、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摹拟神仙境界,比起战国时期昭王筑台以求神仙的做法更赋予一 层意象的联想,开启了西汉宫苑中的求仙活动之先河。(P46)
2、上林苑内的建筑(宫、苑、台、观等)就其已知的数量而言,它们在这个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内的分布显然是极其疏朗的、便宜的“集锦式”总体布局,与秦代上林苑之建筑比较密集,复道、甬道相连成网络的情况全然不同;
3、上林苑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具备生成期古典园林的全部功能——游憩、居住,朝会、娱乐、狩猎、通神、求仙、生产、军训等。此外,苑内还有帝王的陵墓。(P55)
汉建章宫:总体布局北部以园林为主,南部以宫殿为主,成为后世“大内御苑”规划的滥觞。它的园林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从此“一池三山”遂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P62)
“宫苑”是汉代皇家园林的普遍称谓,一般情况下,宫、苑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类别。
宫:以宫殿建筑群为主体,山池花木穿插其间,“宫”与“苑”浑然一体;也有把部分山池花木扩大为相对独立的园林一区,呈“宫”中有“苑”的格局,例:建章宫。这类皇家园林一般建置在都城或其近郊,山池、花木均有人工经营。
苑:建置在郊野山林地带的离宫别苑,占地广,规模大。许多宫殿建筑群散布在辽阔的具有天然山、水、植被的大自然生态环境之中,呈“苑”中有“宫”的格局。(P64)
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从萌芽、产生而逐渐成长,持续了将近1200年。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殷、周;二天博、秦、西汉;三、东汉。
生成朋的持续时间很长,但园林的演进变化极其缓慢,始终处在发展的初级状态。
2、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
3、由于原始的山川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再加上神仙思想的影响,大自然在人们的心目中尚保持着一种浓重的神秘性。(P76)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产生隐士——知识分子群体——寄情山水——山水风景的大开发 和山水艺术的大兴盛,其关系为:
2、后者的兴盛又反过来促进了前者的开发,形成此后中国历史上两者同步发展的密切关 系。(P85)
铜雀园:位于邺城,紧邻宫城,己略有“大内御苑”的性质,实质是一座兼有军事坞堡功能的皇家园林。其中的三个高台: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
魏晋仙都苑:总体布局象征五岳、四海、四渎,是继秦汉仙苑式皇家园林之后的象征手法的发展。
洛阳宫城正门前形成一条直达南城门的御街——铜驮街,重要的衙署分布两侧,御街与
干道——衙署——宫城——御苑自南向北构成城市中轴线,建立此后皇都格局模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邺城、洛阳、建康三地的宫苑作为转折期皇家园林的代表,其不同于上代的特点主要有:
1、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也未见有生产、经济运作方面的记载,但其规划设计则更趋于精密细致,筑山理水的技艺达到一定水准。
2、由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的综合而成的景观,其重点已从摹拟神仙境界转化为世俗题材的创作,更多地以人间的现实取代仙界的虚幻。
3、皇家园林开始受到民间的私家园林的影响,南朝的个别御苑甚至由当时的著名文人参与经营。
4、以筑山、理水构成地貌基础的人工园林造景,已经较多地运用一些写意的手法,把秦汉以来的着重写实的创作方法转化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5天博、 皇家园林的称谓,除了沿袭上代的“宫”,“苑”之外,称之为“园”的也比较多了。(P100)
转折期私家园林主要有建在城市里面或城近郊的城市型私园——宅园、游憩园,也有建在郊外的庄园、别墅。(P101)
转折期城市私园的两个变化趋向:1、设计精致化的趋向,2、规模小型化的趋向(P104)
寺观园林主要由三种情况组成:1、毗邻于寺观而单独建置的园林,犹如宅园之于邸宅;2、寺、观内部各殿堂庭院的绿化或园林化;3、郊野地带的寺,观外围的园林化环境。(P112)
1、与生成期相比,这时期的园林的规模由大入小,园林造景由过多的神异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创作方法有写实趋向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2、园林的规划设计由此前的粗放转变为较细致的、更自觉的经营,造园活动完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
3、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上消失或者仅保留其象征性的意义,生产和经济运作则已很少存在,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唯一的功能。
4、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集中地反映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
隋 禁苑(三苑):大兴苑、西内苑(太极宫)、东内苑(大明宫)(P131)
隋 西苑为一座人工山水园,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的到来。它是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一座特大型皇家园林。(P139)
士流园林:隋唐时产生的私家园林的一种特殊风格,由官士刻意经营的附有自身感彩。
1、皇家园林的建设已经趋于规范化,大体上形成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的类别
2、大内御苑紧邻于宫廷区的后面或一侧,呈宫、苑分置的格局。但宫与苑之间往往还被止穿插、延伸,宫廷区中有园林的成分,苑林区也有宫殿的建置。
履道坊宅园——白居易 城市私.园,《池上篇》,植物以竹林为主,体现了当时的文人的园林观:以泉石竹树养心,借诗酒琴书怡性。
白居易是一位造诣颇深的园林理论家,也是历史上第一个文人造园家。他先后主持营造了自己的四处私园:洛阳履道坊宅、庐山草堂、长安新昌坊的宅园、渭水之滨的别墅园。
唐代文人园林的假山,以土山居多,也有用石间土的土石山,纯用石块堆叠的石山尚不多见但由单块引料或若干块石料组合成景的“置石”则比较普遍
文人园乃是士流园林之更侧重于以赏心悦目而寄托理想、陶冶性情、表现隐逸者。推而广之,则不仅是文人经营的或者文人所有的园林,也泛指那些受到文人趣味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P169)
二、 利用水渠转折部位的两岸而创为以水景为主的游览地,如著名的曲江。
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就园林的性质而言,已经形成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三个类别及其类别特征。
2、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又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的细致处理。
3、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化的结果,同时也反过来促进了宗教和宗教建筑的进一步世俗化。
5、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较之上代又有所提高而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6、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已有互相渗透的迹象。(P186)
艮岳:由宋徽宗主持,造园师为梁师成,人工山水园,代表宋代皇家园林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的最高水平,第一个按图建成的园林,大假山。(P279)
1.筑山.万岁山为主位.万松岭–侧岭,芙蓉城为余脉.寿山-宾位.形成宾主分明,有远有近呼应.
有余脉延展的完整山系.既把天然山岳作典型化的概括.又体现了山水画论的构图规律.假山
3 理水,园内形成完整水系.河.湖.沼.溪.涧.瀑.潭.水系与山系配合形成山嵌水抱的态势.是大自然山水成景最理想的地貌的概括。
4 植物配置。品种多,配置方式孤植。丛植。混交.成片栽植.按景分区,许多景区,景点均以植物为主题.林间放养珍禽奇兽。
艮岳称得上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代表着宋代自家园林的风格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1、宋代皇家园林的规模既远不如唐代之大,也没有唐代那样远离都城的离宫御苑;
2、在规划设计上更精密细致,比起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最少皇家气派,更多地接近民间私家园林。(P217)
北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记述了名重于当时的园林19处,其中18处为私家园林。
独乐园——司马光——游憩园 司马光的独乐园因其在“洛阳诸园中最简单”而名重于时
3、《洛阳名园记》所记诸园都没有谈到用石堆叠假山的情况,足见当时中原私家园林的筑山仍以土山为主
1.简远。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造园诸要素。不追求品类之繁复。不滥用设计之技巧。也不过多地划分景域或景区。意境的深化除了以视觉景象的简约向留有余韵之外。还籍助于景物题署的诗化来获致像外之旨。
2.疏朗。园林筑山往往主山连绵。客山拱伏而构成一体,山势多平缓不作故意大起大伏。水体多半以大S 来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P 配置以大S 丛植。林植为主。建筑低数量少。个体多于群体。
③雅致,园中种竹十分普遍且呈大面积栽植,作为园林雅致格调的象征,此外还有菊,梅;
盛行太湖石“特置”,表现文人爱石的高雅情趣;建筑多用草堂,草庐,草亭,不流俗;曲
④天然,a 力求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契合b 园林内部的成景以植物为主要内容
这四个特点是文人的艺术趣味在园林中的集中表现,也是中国古典园林体系的四个基本特点的外延.文人园林在宋代的兴盛促成了中国园林艺术继两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升华。
晋祠,现存最古老,规模很大,园林气氛极浓郁的祠堂建筑群,一处罕见的大型祠堂园林.P336
2、皇家园林较多地受到文人园林的影响,出现了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
3、叠石、置石均显示其高超技艺,理水已能够缩移摹拟大自然界全部的水体形象,与石山、土石山、土山的经营相配合而构成园林的地貌骨架
4、唐代园林创作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传统,到南宋时大体上已完成其向写意的转化
5、总之,以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为主体的两宋园林,其所显示的蓬勃进取的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登峰造极的境地(P255)
元:大都皇城,园林主体为开拓后的太液池,最大的岛屿,金代的琼华岛——元改名为万岁山,山顶广寒殿为岛上最大的建筑物。(P356)
明朝重点建设大内御苑,与宋代相比一是规模又趋于宏大,二是突出皇家气派,著上更多的宫廷色彩。(P360)
明代大内御苑共有六处:御花园、慈宁宫花园、万岁山、西苑、兔园、东苑(P367)
畅春园,避暑山庄,圆明园,是清初的三座离宫御苑,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时期的三座著名的皇家园林.P381
郑元勋——影园——计成设计 (以一个水池为中心的水景园,) P394影园:湖(南湖)中有岛,岛中又有池的格局。
无锡寄畅园:是江南地区唯一的一座保存较完好的明末清初时期的文人园林。主体部分以狭长形水池“锦汇漪”为中心。
水体划分:①水池南北长而东西窄,于东北角上的出水尾,以显示水体有源有流②中部西岸
的鹤步滩与东岸的知鱼(木监)对峙收束,把水池划分为似隔又合的南北二水域,适当地减
弱水池形状过分狭长的感觉③北水域的北段又利用平桥“七星桥”及其后廊桥,再划分为两
个层次,南端作成小水湾架石板小平桥,自成一小巧水局,于是北水域又呈现为四个层次,
《园冶》计成全书共分三卷,第一卷包括“兴造论”一篇,“园说”四篇,第二卷专论栏
“兴造论”泛指营园要旨,是全书总纲,好的园林评价标准:“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园说”论述园林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及细节(4 篇)两个规划原则“景到随机”“虽由人
第一篇“相地”山林地,城市地,郊野地,村庄地,旁地宅,江湖地。第二篇“立基”总体
第三卷一二三篇讲门窗,墙垣铺地的常见形式和做法。四,‘掇山’讲述叠山的施工程序,
构图经营的手法和禁忌。五,‘选石’应考虑,开采和运输成本。六,‘借景’远借,邻借,
《园冶》列举5种借景方式: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叠山应做到“有真为假,做假成真;稍动天机全叨人力。”叠山17类;选石,叠山石料16种。“相地”中认为山林地最好,把可供造园的地段分为6类。
1、造园家,无论工匠“文人化”的,或者文人“工匠化”的,按其执业方式和社会地位而言,已有几分接近现代的执业造园师;或者说,己具备类似后者的某些职能。
2、造园的理论方面,涉及有关园林规划、设计的探索和具体的造园手法的表述,虽未能形成系统化,但已包涵现代园林学的某些萌芽;
3、造园的运作比较强调经济的因素,已朦胧地认识到市场、价格的制约情况。(P436)
1、士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化”,文人园林涵盖了民间的造园活动,导致私家园林达到了艺术成就的高峰。
2、明末清初,在经济文化发达,民间造园活动频繁的江南地区天博,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造园家,有的出身于文人阶层,有的出身于叠山工匠。
3、元、明文人画盛极一时,影响及于园林,而相应地巩固了写意创作的主导地位。
三山五园:圆明园、畅春园、(人工山水园) 香山静宜园(天然山地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天然山水园)
南破永安寺,是一组堆成均齐的山地佛寺建筑群,从山门到白塔,构成南破明显的中轴线
西坡地势陡峭,建筑布置依山优势配以局部的叠石而显示其高下错落的变化趣味。主要的一
组建筑群居中,后殿甘露殿,前殿琳光殿与临水码头三者构成中轴线。着重创造山地园林的
北坡是一处既幽邃又开朗的山地小园林,小水系有溪,有涧,有潭,有瀑,有潺潺水音,伏
水系南端的另一部分筑土为山,北面第二部分为以水池为主体的小园林濠濮间。石坊以北为
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即画舫斋。自南而北依次构成山水丘陵建筑的序列,把自然界山水风景
山池空间是园林的主景区,景区地段进深过浅,因地制宜运用增加层次的方法来弥补地段缺
陷①跨水建水榭‘沁泉廊’将水池分为两层次,与正厅,园门构成一条南北中轴线②池北假
山也分南北并列的北高南低的两重,与水池环抱嵌台,形成了水池的两个层次以外的山脉的
两个层次3 通过这种多层次既隔又透的处理,景区的南北进深看起来就仿佛比实际深远得多。
静宜园位于香山东坡,面积达140ha,相当于一处园林化的山岳风景名胜区,乾隆题28景。(P362) 静宜园全园分为内垣、外垣、别垣三部分
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为天然山水园,香山静宜园为天然山地园(P338)
离宫别苑: 圆明园,避暑山庄,清漪园(颐和园).其中圆明园、畅春园为大型人工山水园
圆明三园都是水景园,三园都是人工创设的山水地貌作为园林骨架。圆明园水面大中小相结合;长春园以一大水面为主体,周围岗阜回环;绮春园则全部为小型水面结合岗阜穿插的集锦。
西洋楼是自元末明初欧洲建筑传播到中国以来的第一个具备群组规模的完整作品,也是把欧洲和中国这两个建筑体系和园林体系加以结合的首次创造性尝试。
长春园北景区即西洋楼包括六幢西洋建筑:谐奇趣、蓄水楼、养雀笼、兮外观、海晏堂、
远瀛观。三组大型喷泉:谐奇趣南面的弧形石阶前和北面的双跑石阶前;海晏堂的西面大门
圆明园:由小园林集群所构成的景观,不仅体现在小园林本身的设计上,也包括它们之间的联络和联系的安排经营,后者乃是圆明三园规划的重要环节,也是创造多样化的园景,动观效果把众多小园林联缀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先决条件。
圆明三园,在清代皇家诸园中是“园中有园”的集锦式规划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园林乃是圆明三园的细胞,大致可以归纳为六类:
3、移植江南的园林景观而加以变异,有些小园林甚至直接以江南某园为创作蓝本。
5、运用象征和寓意的方式来宣扬有利于帝王封建统治的意识形态,宣扬儒家的哲言、伦理和道德观念。
6、 以植物造景为主要内容,或者突出某种观赏植物的形象、寓意(P529)
59 圆明园的象征意义:运用象征和寓意的方式来抑扬有利于帝王封建统治的意识形态,宣
扬儒家的哲言、伦理和道德观念。九州清晏寓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鸿慈永祜标榜孝行,涵
虚朗鉴标榜豁达品德,澹泊宁静标榜清心寡欲,濂溪乐处象征对哲人君子之仰慕,多稼如云
明代的重点在大内御苑,清初的重点在离宫御苑。由前者到后者的转移,说明了宫廷的园林观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又与统治阶级的生活习尚和国家的政治形势有着直接的关系。(P288)
清初的离宫御苑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在于:融糅江南民间园林的意味、皇家宫廷的气派、大自然生态环境的美姿此三者为一体。(P391)
乾隆时期避暑山庄,为清代皇家诸园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占地564ha,总体布局按“前宫后苑”的规制,宫廷区设在南面,其后即为广大的苑林区,苑林区包括三个大景区;湖泊景区(具有浓郁的江南情调)、平原景区(宛若塞外景观)、山岳景区(象征北方名山)
3、西路游览线起自正宫后门铀云山,经“驯鹿坡”北行,左依山,右临湖,纵深远处为山区“南山积雪”的对景。(P401)
避暑山庄的分区及象征寓意。三大景区:湖泊景区、平原景区、山岳景区。湖泊景区具
有波郁的江南情调,平原景区苑若塞外景观,山岳景区象征北方名山,宫墙犹如万里长城,
外八庙分别为藏、蒙、维、汉的民族形式,整个大意为以清王朝为中心的多民族大帝国缩影。
清漪园前山前湖景区、建筑轴线、网格处理控制。以佛香阁为中心的中央建筑群。(自己补充仔细)中央建筑群的规划设计,不仅为清漪园创建了一处出色的景点,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没计中的一个杰出的大手笔。(P422)
西汉建章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具备一池三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颐和园便是最后一座,也是硕果仅存的一座。(P423)
A 首先考虑的是与西邻静明园的关系,昆明湖往西开凿外湖,稍后又在静明园的东南接拓高水湖于养水湖,前者沿湖不设宫墙,后者亦不再纳入静明园宫墙之内.再加上田畴的穿插,园林建筑的点缀,村舍的星罗棋布,构成一个完成的风景小区,从而加强了万寿山与玉泉山在景观上的整体感和一定程度的联属关系.
B 其次,把考虑的范围再扩大到三山五园的大环境整体.清漪园建成,昆明湖开拓后,构成了万
寿山和里湖的南北中轴线,静宜园的宫廷区,玉泉山主峰,清漪园的宫廷区三者,又构成一条东
西中轴线,往东延伸交汇于圆明园与畅春园间的南北轴线的中心,这个轴线系统把三山五园串
其布局形式为三山五园的相互借景,彼此成景创造了良好条件:静宜园之俯借静明,清漪,圆明.
畅春诸园,静宜,静明互借, 静明,清漪互借,静明,清漪与圆明,畅春之互借等,而最晚建成的清漪
同:A 清漪园的总体规划以西湖为蓝本,昆明湖的水域划分,万寿山与昆明湖的位置关系,西堤
B 清漪园之模拟西湖还表现在前山前湖景区的景色建筑之总体布局乃至局部设计中
异:A 杭州西湖的景色建筑自由随意的半藏半露于疏柳淡烟中,显示人工意匠与天成自然之浑
为一体,清漪园的景点建筑则以其乙烯利的显露形象和格律秩序,于天成的自然中更突出人工
B:杭州西湖湖面辽阔,但三面近山环抱,一面是城市屏障,因而总的地貌景观便呈现为以湖面
为中心的一定程度的内聚性和较强封闭度,较少园外借景可能,清漪园景观开阔度很大,外向
清漪园中,惠山园在设计,选址等很多地方都以寄畅园为蓝本。 A 首先建园基址相似,B 园林本身设计也以寄畅园为蓝本,主体建筑物所处的位置和布局环境,土石假山均宛若园外真山的余脉,理水手法相似,都以水面作为园林的中心
(1)引进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2)再现江南园林的主题;(3)具体仿建名园
留园、拙政园、网师园、狮子林叫苏州四大名园,为中国古典园林中晚期宅园的代表作品。(P445)
拙政园远香堂与雪香云蔚亭互成对景,构成园林中部的南北中轴线。别有洞天与梧竹幽居对景形成东西向轴线
采取分峰用石的办法,创造了象征四季景色的“四季假山”,一年四季,周而复始。(P463)
春山,石笋和竹子。夏山,太湖石山和松树。秋山,黄石山和柏树。冬山,雪石山,不用植物,象征荒漠疏寒。
网师园东南西北四岸的构图中心:射鸭廊,濯缨水阁,月到风来亭,竹外一枝轩。
留园入口处理:巷道长达50 余米,夹于高墙间;匠师们采取了收,放相间的序列渐进变
换的手法,运用建筑空间的大小,方向,明暗的对比,甫入园门是一个较宽敞的前厅,从厅
的东侧进入狭长的曲尺形走道,再进一个面向天井的敞厅,最后以一个半开敞的小空间作为
结束,过此转至古木交柯。折而西至绿荫,已置身园中。“南厅北山,隔水相望”—留园
其他造景内容自己补充,如总体布局、局部造景手法、东部建筑群的曲折与处理等
十笏园天博,近池的东南岸由山脉延伸出一小岛,上建六角单檐小亭----漪岚亭,小巧玲珑,柱间距仅75 厘米,高约2 米,利用建筑物的小尺度来衬托假山千岩万壑的气势。
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号粤中四大名园。(P511)
林本源园林总体布局采取化整为零的一系列庭院组合方式,全园利用建筑分为5 区,
江南的私家园林,北方私家园林,岭南私家园林(特点比较是P635~688) 内容自己补充
寺观园林类型:1 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如大觉寺,白云观,普宁寺。2 寺院内部的庭
院。如法源寺天博。3 寺观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如乌尤寺,圆觉寺,太素宫。大觉寺,白云
观,普宁寺,潭柘寺,为北方风格。黄龙宫,太素宫,为江南风格。古常道观乌尤寺,圆觉
2、利用寺观、祠堂、纪念性建筑的旧址,或者与历史人物有关的名迹,在此基础上,就一定范田内稍加园林化的处理而开辟成为公共园林。
西藏形成了为极少僧,俗统治阶级所私有的三个类别的园林:庄园园林,寺庙园林,行宫园林。